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中越边境线上麻栗坡县下金厂乡云岭村的藤椒基地里,十多名村民挎着竹篓穿梭在翠绿的藤椒林间,指尖轻捻便摘下饱满的果实,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麻香。“现摘现结,一天能挣100多元呢!”云岭村村民邓凤菊脸上的笑容藏不住对好日子的期盼。而在基地另一头,麻栗坡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下金厂乡第十二届人大代表邓友东的手机正响个不停,他对着电话大声回应:“红河客商刚定了2吨,明天下午就来验货装车!”黝黑的脸庞上,满是为乡亲们增收的欣慰。谁能想到,一年前这里还堆着因滞销而腐烂的藤椒,如今这缕麻香却越过了边境线,飘向了更广阔的市场。

邓友东了解藤椒种植情况
作为最早带领乡亲们“吃螃蟹”种藤椒的人,邓友东曾满心欢喜地盼来了80多亩藤椒的丰收。可丰收的喜悦没持续多久,一个现实摆在面前:云岭村山高路远,客商难寻;鲜藤椒保质期短、易腐烂。眼看着一筐筐优质藤椒卖不出去,村民们急得团团转。当部分村民因看不到希望,情绪激动地想要砍树毁园时,邓友东第一时间站了出来。“大家别急,树不能砍!这是咱们致富的希望,我是人大代表,肯定能帮大家找到出路!”他一边耐心安抚村民情绪,一边积极梳理思路,反复琢磨怎么打破“守着好货卖不出去”的困局。
起初,邓友东带着样品四处奔波联系客商,却收效甚微。眼看传统销路走不通,邓友东朝着“数字助力乡村振兴”的方向努力,紧跟电商时代、AI潮流找新路子。已经43岁的他主动放下“架子”当起了“学生”,跟着村里的年轻人从零基础学拍视频、练直播话术,还试着用简单的AI剪辑工具整理种植场景片段,摸索“代表+电商”的助农新模式。他拿着手机穿梭在藤椒基地,镜头里是挂满枝头的藤椒、村民忙碌的身影,还有山清水秀的种植环境——没有华丽的包装,只有最真实的场景,意外地打动了屏幕那头的网友。“这藤椒看着就新鲜!”“边境山区的天然农产品!”评论区里的认可,让邓友东干劲更足了。他每天定时开播,在镜头前细致介绍藤椒的品质、吃法,耐心解答每一位客商的疑问。渐渐地,咨询的客商多了,订单也跟着来了。靠着“代表+电商”的助农新模式,不仅本村20余吨滞销藤椒销售一空,周边村寨的藤椒也借着他的直播间找到了买家,彻底打通了线上销售的“堵点”。

藤椒产业
解决了眼前的销售难题,邓友东的履职脚步没有停歇。他将目光投向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上,想让藤椒产业真正“扎下根、走得远”。他依托人大代表履职平台寻找资源和渠道,最终与麻栗坡一家商贸公司搭上了线。通过多次协商,促成双方建立起“农户+代表+企业”的藤椒深加工合作模式。公司将收购的藤椒加工成藤椒酱后,产品价格翻了一番,不仅有效抵御了市场波动的风险,更让村民的收入有了稳定保障。

采收的藤椒
有了加工企业作支撑,邓友东大胆推进藤椒产业规模化、规范化发展,让更多群众共享藤椒产业的红利。为了提高群众的种植技术与增收能力,邓友东在基地开办“田间课堂”,把自己摸索出的种植技巧、电商带货经验毫无保留地教给乡亲们,手把手指导大家拍摄剪辑短视频、用AI工具优化内容、对接客户洽谈订单;牵头组织周边种植户成立产销联合体,通过统一供货、抱团议价,大幅增强了农户在市场中的话语权;还积极将深加工合作渠道分享给周边村寨,鼓励更多群众加入藤椒种植队伍。曾经吵着要砍树的村民,现在不仅补种了新苗,还成了村里的种植能手;周边村寨的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收益后,发展产业的热情也愈发高涨,目前发展到100多亩,每年收入15万多元,辖区群众从中受益。一片片翠绿的藤椒林在边境线上连成了一道“绿色产业长城”。

加工后的藤椒产品
如今的云岭村,藤椒不仅是村民致富增收的“金果果”,更成了下金厂乡对外展示的一张靓丽名片。从带头试种拓新路,到直播带货通销路,再到延伸链条稳收益、带动乡亲共致富,邓友东用一步步的实干、一次次的担当,生动践行着人大代表“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初心使命。边境山村的缕缕麻香里,不仅飘着藤椒的醇厚滋味,更飘出了乡亲们幸福生活的甜美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