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南县杨柳井乡的村寨,总能看到一个身着警服、奔波于乡间小路的忙碌身影,他便是杨柳井乡第十四届人大代表、派出所所长郑笠。十余年从警经历,让他从警营的“多面手”,成长为群众信任的“警代表”。
从“多面手”到“贴心人”
2012年,郑笠从警校毕业后投身公安队伍,先后在麻栗坡县、广南县公安机关工作。从承办疑难案件到担当一线特警,再到担任警务实战教官,他一步一个脚印,在多岗位的扎实历练中成长为素质全面的公安“多面手”。

2021年,郑笠调入广南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反诈中心,成为文山州公安机关首批反诈民警。面对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案件取证难、追赃难等挑战,他和同事们不舍昼夜投入工作。“看到群众积蓄被骗后的焦急无助,就像一拳打在棉花上。”郑笠回忆。正是这份感同身受,坚定了他守护群众“钱袋子”的决心。
在反诈中心两年多,他参与破获多起涉案金额超50万元的大案要案,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收到致谢锦旗8面。他积极推动建立公检法三方联动反诈机制,有效提升了打击治理的成效,相关经验在全州推广。因表现突出,2022年,他被文山州公安局授予个人三等功。
2023年9月,郑笠调任杨柳井派出所所长。面对考核落后、矛盾纠纷复杂的工作局面,他从抓队伍、强素质、化矛盾入手,迅速扭转工作态势。五个月后,他当选杨柳井乡人大代表。这份来自乡亲们的认可,为他的“多面手”才干赋予了“贴心人”的温度,也让他对基层治理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更强的责任感。
以创新治理化解矛盾
拥有双重身份后,郑笠开始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走访中,他注意到农村矛盾纠纷成因复杂,仅靠单一部门难以有效解决。经过调研分析,他在2024年2月的乡人代会上提出“整合力量、源头化解基层矛盾”的建议,推动建立了“全乡月度风险研判联席会议制度”。

这一机制将派出所、司法所、综治办等部门从“单打独斗”变为“协同作战”。宝月关村一对堂兄弟因宅基地界限争执多年,关系剑拔弩张。新机制运行后,郑笠及时联动乡政府相关部门组成工作组,通过查阅历史档案、实地勘测厘清争议焦点,多次上门沟通,最终化解了这起积怨多年的纠纷。当事人陈某某和李某某动情地说:“是郑代表和工作组解开了我们心里多年的疙瘩。”
这起案例成为该机制成功调解的首个案例,逐步形成了信息共享、研判精准、联动调处的基层治理新格局。自该机制运行以来,杨柳井乡成功调处矛盾纠纷174起,调解成功率达92.5%,实现刑事发案率、矛盾纠纷总量、信访数量“三下降”的良好局面,命案与重大交通事故持续“零发生”。
用行动践行双重使命
“警察和代表,就像我的左右手,缺一不可。”谈及双重身份,郑笠这样说道:“一身警服,是守护平安的责任;一份代表职责,是倾听民声的担当。二者相辅相成,共同践行着初心使命。”
2024年6月,百花草村村民王开礼家的17头黄牛在暴雨中走失。接到求助后,郑笠毫不犹豫,立即组织人员冒雨进山搜寻。历经数小时艰难寻找,最终成功将所有牛群找回。事后,王开礼全家专程送来写有“心系群众 为民解忧”的锦旗,以表达由衷的感谢。

在杨柳井派出所,一面面锦旗无声诉说着警民情深。而对郑笠而言,最高的褒奖莫过于乡亲们的亲切问候和问题解决后群众脸上的笑容。“我会继续做好这个‘警代表’,尽己所能服务群众。”这位扎根基层的“警代表”,正继续书写着平安与为民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