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最贴心人大代表】人大代表李正吉:“法” 润乡野 情暖民心

作者:魏国君          来源:文山人大网     时间:2025/11/4 18:45:02     点击数: 1561          

“倘若每个网格都没有矛盾纠纷,整个社会就和谐稳定,即便是生活不富裕的群众也会有浓浓的幸福感……”清脆又带着力量的声音回荡在屋里,台下坐着的长者们收起了沧桑的神情,青年们挺直了腰背,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位身着警服的女子身上——她就是云南省人大代表、丘北县司法局曰者司法所所长李正吉。

图片

图为李正吉培训网格员

2022年的秋天,李正吉接到调任通知时,办公桌前还摊着刚整理好的旧工作笔记。面对人民调解、法治宣传等12项全新职责,她没有丝毫犹豫,而以一种归零心态欣然拥抱新环境、新使命。“到群众中去”是她从入职那天起就刻在心里的信念,为了尽快胜任工作,办公室的灯常常亮到深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书页被她翻得卷了边,重要条款旁密密麻麻写满注解;档案室里,她抱着厚厚的卷宗逐页研读,不懂就追着单位的老同事问,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锦囊”。短短半年,曾经的“门外汉”成了同事眼中“问不倒”的业务骨干。

图片

图为李正吉入户走访群众

2022年底的换届选举传来喜讯,李正吉当选为云南省人大代表。她望着远处连绵的群山,突然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却也更有方向了。“这不仅是荣誉,更是能跨出司法所门槛,全方位为群众发声的机会。”大脑里瞬间翻涌着思考的浪花:如何让行政职责与代表职责相得益彰?这个问题让她辗转了好几个夜晚。最终,她把目光落在了“普法”上——“法治观念扎根了,矛盾自然就少了,群众的幸福感才会真真切切。”

从此,曰者镇的田间地头、民俗活动现场,总能看到李正吉忙碌的身影。壮乡桃花节上,她拿着话筒用汉、壮两种语言讲解婚姻家庭法,把邻里纠纷的案例编成小故事,引得乡亲们阵阵喝彩;敬老节的宴席旁,她给老人们普及赡养义务,用身边事讲清法律理,让老人们听得明明白白。为了覆盖外出务工的乡亲,她建了9个务工微信群,每天晚上抽出时间推送法律知识,还特意圈画重点、录制解读语音;依托“丘北司法”公众号,她推出“小李说法事”系列微视频,用生活化的场景、通俗的语言解读法律条文,其中一期关于农民工讨薪的小剧场,点击率短短几天就破了万。“原来法律不是冷冰冰的条文,听李所长一说,就像暖心的家常话,既明白又贴心。”外出务工的村民王大哥在微信群里留言。

图片

图为李正吉成功调解矛盾纠纷

普法工作像春雨般浸润人心,镇上的矛盾纠纷渐渐少了,但李正吉的脚步没停下。在她看来,每一起矛盾纠纷都是一次拉近与群众距离的机会。今年10月,曰者镇曰者村委会龙山脚村小组村民纪兴荣与曰者街上租户熊林妹因经济纠纷吵得不可开交,网格员多次调解无果。李正吉接到消息后,立刻赶到现场。她没有先评判双方对错,而是先耐心听双方倾诉委屈,适时进行安抚,等双方情绪平复了,才为双方娓娓解读法律条文。最后,她又用“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劝说双方,原本剑拔弩张的两家人,终于握手言和。“李所长不仅帮我们解决了问题,还教会我们怎么做人做事。”村民纪兴荣握着她的手,眼眶红红的。当选代表以来,她参与调解的100多起矛盾纠纷,没有一起反复,没有一起出现负面舆情。

“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要让法治的阳光照到每个角落,得靠一支队伍。”李正吉看着全镇200余名网格员,心里有了新想法。她主动承担起网格员培训的任务,从法律知识到调解技巧,从档案建设到程序规范,手把手地教。培训结束后,她又把自己的联系地址、电话贴在每个网格的公示栏上,承诺24小时接听群众来电。有一次,凌晨两点多,她接到网格员马林俊的电话,村里两户人家因为灌溉用水起了冲突。她二话不说,披上衣服就往村里赶,最终成功化解了矛盾。“有李所长这个‘老顾问’在,我们干活特有底气。”马林俊常说。两年来,她累计接听咨询电话1000余人次,接待来访群众400余人次,用一次次贴心服务,为群众解开了一个又一个“心结”。

作为人大代表,李正吉的目光始终关注着基层的痛点难点。她发现网格员工作辛苦,但待遇偏低,影响了工作积极性。“网格员是社会治理的前沿战士,他们的待遇保障好了,群众的幸福指数才能更高。”2024年1月,云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李正吉带着调研已久的《关于进一步提高基层网格员待遇的建议》走进会场。这份饱含基层心声的建议,很快得到了省级有关部门的重视,答复“正研究有效措施推动建议落实”。除此之外,她还结合丘北县的实际情况,提交了关于教育托管、全民健身中心建设、铁路建设等17条建议,每一条都凝聚着她对群众的深情、对地区发展的期盼。

如今,走在曰者镇的街头巷尾,藏蓝身影穿梭在青山绿水间,李正吉用初心浇灌法治之花,用担当架起连心桥梁,在基层的广阔天地里,书写着一名人大代表和司法工作者的责任与荣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