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文山市东山彝族乡人大主席团紧扣美丽集镇建设与群众安全出行需求,积极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将一个个民生诉求转化为市级人大建议项目,成功推动两批照明项目建设,用一盏盏路灯照亮了民生路,更照亮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之路。

听民声:从“事故黑点”到“履职清单”
每当夜幕降临,东山乡一盏盏新安装的路灯犹如璀璨的明珠,照亮了群众回家的路。
东山彝族乡集镇地处G248国道旁,是全乡11275人的生活家园,也是州复烤厂、州强制戒毒所等73家企事业单位的聚集地。2023年以来,东山乡人大主席团通过代表联络室接访、入村走访等方式,收集到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照明问题。
G248国道6公里集镇核心路段串联学校、企业与村庄,因无路灯照明,夜间视线极差。随着人口增加,集镇辖区2.5公里路段的车流量日益增大。由于没有路灯照明,道路能见度差,加上行人横穿马路,极易引发交通事故。2022年该路段就发生2起交通事故,造成3人死亡的惨痛悲剧。
同时,新改造的4432.76㎡民族文化广场因无照明设施,夜晚漆黑一片,群众文化活动难以开展。面对这些,乡人大主席团组织15名市、乡人大代表开展专项调研,核实事故数据,测量路段距离,统计群众需求,最终形成两个路灯安装建议,并按程序提交市级人大,将群众的“急难愁盼”转化为人大履职的“任务清单”。
解民忧:从“建议方案”到“亮灯实景”
建议提交后,乡人大主席团主动跟踪督办。一方面多次对接市属部门、挂钩单位,带着调研数据和现场照片上门沟通,详细说明事故教训和民生需求;另一方面组织代表全程参与方案优化,从灯杆高度到光源参数都反复征求群众意见,确保项目既实用又具民族特色。

最终确定的方案精准回应群众期待:在G248国道集镇事故高发路段安装33盏杆高9米的太阳能路灯;在民族文化广场安装1盏18米高杆电能灯和2盏8米花纹杆灯及G248进入集镇路段安装39盏含彝族元素的太阳能路灯。两个项目总投资25万元,全部获得市级人大专项办理资金。
施工完成,广场上的高杆灯照亮了彝族群众载歌载舞的笑脸,G248沿线的民族风路灯成为展示民族文化的“亮名片”,成为群众夜间出行的“安全屏障”,照亮了群众的回家路。“现在晚上出门安全多了,过马路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广场亮了,我们又可以开始跳舞了”。群众口中,满是对民生工程的赞许。

自路灯亮起,该路段未再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群众安全感显著提升。乡民族文化广场夜间群众出来活动、跳弦子舞的人数不断增加、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这两批路灯的建设,是东山彝族乡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这些路灯看似“小工程”,却是关乎安全、文化、生活的大民生,东山彝族乡人大主席团以民生小事为切入点,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履职每一个细节,用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事,让群众感受到民主的温度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