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文山平坝:
群众建议从口头落到地上 代表联络室撬起非遗荞酥产业

作者:丁晋京          来源:文山人大网     时间:2025/10/17 10:46:19     点击数: 1358          

  冬日的阳光斜照在杜孟小学斑驳的校门上,铁锈在光影里泛着暗红,空荡荡的操场杂草丛生。这座沉寂多年的校舍,在杜孟人大代表联络室村民老李放下茶杯的闷响中,突然被投进一粒石子——他搓着掌心的老茧,对文山市平坝镇人大代表周文富说:“这房子闲着怪可惜的,能不能让企业来盘活”。周文富代表认真思考后答复道:“是啊,这个建议我马上往代表工作站递,争取支持。”让老李没想到的是,几个月后,他的建议从“口头”落到地上,一栋1580平方米的荞酥生产厂拔地而起……

  “这条意见提的很实在,我们一定要想办法落实到位。”平坝镇人大主席李子光答复周文富。现场核实、草拟了初步意见、提交平坝镇人大主席团研究……经过充分讨论,一条“要充分盘活杜孟小学闲置资产,招引企业入驻,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群众致富”的意见被写在纸上,并引起了镇党委和镇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经细致研究,改建杜孟小学为荞酥生产车间,进一步推进荞酥生产规模化、规范化的计划正式敲定。

  经过6个月的时间,原先废弃破旧的小学校舍已不见,转而变成一栋占地1580平方米的荞酥生产厂房,这一成果和市、镇人大代表王艺霖的努力密不可分。通过积极申报项目,成功将平坝荞酥厂打包纳入文山市平坝镇平坝村委会沙老寨宜居宜业和美示范村项目和平坝镇平坝村文旅基础设施提升项目,共争取到项目资金300万元。后又组织人员到相关企业实地参观生产厂房、生产流程,咨询厂房建设、食品卫生、消防等技术规范,学习先进运营管理方法。通过招商引资,为传统荞酥注入新产品研发、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营等现代产业要素,推动传统产业接轨市场。

  平坝荞酥于2016年被列入文山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过去,平坝荞酥虽然在文山州本地具有一定名气,但仍面临产品单一、产业链短、品牌意识弱等问题。为此,王艺霖代表从荞酥生产厂入手,坚持守正创新、品牌赋能、文化增值,将这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土特产”摇身一变成为抢手“香饽饽”。

  将平坝古镇文化、三七文化融入荞酥品牌打造之中,持续开发“荞酥+同源”系列产品及荞面、荞饼干等系列衍生产品,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围绕“线上+线下”“本地+外地”构建销售网络,充分依托上海、哈电对口帮扶渠道,借助哈电集团职工福利采购、工会活动等平台,推动平坝荞酥进入企业采购清单,通过精准对接帮扶资源,切实拓宽销售渠道,保障稳定收益。实行“传统技艺+现代运营”的融合发展路径,既保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精髓,又拓宽产业发展的市场空间,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平坝荞酥厂已于今年9月正式投产使用,每十分钟可制作900个荞酥,预计年产值达300万元,每年带动周边群众务工约4700人次,人均每天收入100元至200元,务工收入约94万元,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100万元,实现就地就近就业、企业用工、家庭照护等多方共赢。”说到这些,王艺霖早已笑得合不拢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