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砚山:
贯彻重大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 民主实践激活民生温度

作者:许杏春          来源:文山人大网     时间:2025/9/18 10:09:13     点击数: 1078          

  自2022年启动重大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以来,砚山县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搭建起“群众点单、代表定单、政府接单、人大督单”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平台,将民主活力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广开言路“听民声”

  为让民生实事项目更贴民心、更合民意,砚山县人大常委会用活“线上+线下”双渠道,广泛汇聚民智。线上,“砚山融媒”“七乡人大”等微信公众号化身为民意收集的前沿阵地,每年,县人大常委会和县人民政府通过平台发布民生实事项目征集公告,广泛征集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2024年,一场“民生实事我来说”直播活动,让线上“点单”与群众更近一步。州、县人大代表、群众代表、政府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齐聚直播间,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教育基础设施的改善、老旧小区改造、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等群众关心的问题,都在直播间里展开热烈讨论,代表和群众畅所欲言,提出的建议被精心梳理后转交给县人民政府作为决策参考,为筛选民生实事候选项目筑牢根基。

  线下,全县各级人大代表走村入户,倾听群众的急难愁盼,这些“原汁原味”的声音,成为筛选民生实事项目的第一手宝贵资料,确保项目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线上线下齐发力,收集到的意见建议涵盖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文化旅游发展、社会事业进步等多个领域,为民生实事项目的筛选提供了丰富素材。

  科学筛选“定项目”

  在广泛收集民意后,县人民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对征集到的项目进行细致梳理、层层筛选、深入论证。秉持“尊重民意、普惠共享、注重实效、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原则,精心挑选出民生实事候选项目,提交县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项目筛选时,“精准性”是关键考量。砚山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优先选择群众关注度高、受益面广、普惠性强的项目,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与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筛选。在论证阶段,为确保科学性,县人民政府邀请专业人士、人大代表、基层群众共同参与,对项目的建设内容、投资规模、实施步骤、预期效益等进行全面评估,保障项目规划合理、建设可行。

  依法票决“显民力”

  在每年的人代会上,民生实事项目票决是一项重要议程,会议期间,通过听取候选项目情况报告及印发项目说明材料的方式,帮助代表全面了解候选项目的建设内容、投资额度、资金来源、建设周期及建设单位等。代表们分组讨论,围绕项目的可行性、必要性、普惠性深入分析论证,充分发表意见。随后,根据《砚山县重大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办法》,代表们庄严行使民主权利,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票决确定年度民生实事项目,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全过程严守法定程序,让每一张选票都成为民主权利的生动体现,确保票决结果公正权威。

  跟踪问效“促落实”

  票决并非终点,而是起点。县人大常委会发挥监督职能,将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纳入年度监督计划,全力做好票决“下半篇文章”。在民生实事项目实施过程中,组织人大代表多管齐下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过程跟踪监督,除定期组织代表视察项目建设进度外,今年,还为10个民生实事项目分别配备了3至15名专业及属地代表。通过县乡两级人大上下联动,基层人大代表实时参与的方式,采取代表不定期现场跟踪、常态化民意收集、牵头的专工委季度性集中监督的监督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意见建议,督促相关责任单位按照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高质量完成项目建设。

  此外,县人大常委会还通过听取县人民政府专项工作报告,审议后提出审议意见并跟踪督促落实的方式,不断增强政府部门责任意识与服务意识。自票决制工作开展以来,县人大常委会共组织开展代表跟踪监督21场次,听取专项工作报告5次,提出工作意见建议36条,推动民生项目从“纸上”落到“地上”。

  群众满意“验成效”

  制定《砚山县重大民生实事项目满意度测评办法》,项目实施完成后,县人大常委会组织代表对民生实事项目满意度情况进行预测评,并在次年的人代会上听取县人民政府的项目实施情况报告,进行满意度测评投票,测评结果向社会公布,将测评结果与整改意见同步反馈县政府,督促针对薄弱环节优化改进。

  自推行重大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以来,砚山县共票决并实施县、乡两级重大民生实事项目252个(县级30个、乡级222个),这些项目涉及教育、医疗、交通、乡村振兴等多个领域,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项目实施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