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为先。近年来,文山市新街乡人大主席团紧扣发展脉搏,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植根群众、联系广泛的作用,不断创新工作模式、精准发力,推动重大产业基础设施落地,为特色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红果生金 代表引路破瓶颈
盛夏七月,新街乡丫口寨村委会新湾村小组的火龙果基地里,饱满红艳的火龙果如灯笼般挂满翠绿枝条,种植户们穿梭其间,麻利地剪下成熟的果实。

新街乡新湾村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此前,受传统农作物种植观念的影响,村民仅依靠种植玉米、水稻等传统作物维持生计。2020年,邓富才得知朋友在西双版纳种植火龙果成功后,他毅然组织几位有想法的村民,远赴西双版纳实地考察,并率先种下2亩多火龙果。
邓富才说,火龙果一年种、二年收的特性,特别考验种植耐心。试种第二年,亩产达到3—4吨,每斤卖了1.5元的价格,每亩产值到6000元。实实在在的收益摆在眼前,终于打消了乡亲们的顾虑。

产业要发展,基础设施是保障。作为人大代表,邓富才多次向上级反映需求,争取到了总投资200余万元的灌溉管网及机耕路项目落地。如今,新湾村小组7.5公里的机耕路贯通,覆盖全村的滴灌系统也铺到田间地头。在邓富才的带动下,新湾村多户村民共同发展火龙果产业,种植面积达300余亩。邓富才还带动村民种植了1000亩芒果、260亩百香果等热带水果,这些特色水果产业也成为了村里的“支柱产业”,带动30余户农户年均增收3万余元。
蛙鸣共富 代表架桥解民忧
在新街乡草果山村委会上寨,清澈的那么果河水流入牛蛙基地,成群的牛蛙活力十足。
2023年1月,该基地负责人看中了那么果河优良水质,萌生了到上寨村发展牛蛙养殖的想法,但土地流转是摆在他们面前的最大难题。乡人大代表田梦学了解情况后,多次挨家挨户上门做村民的思想工作、解释政策,最终帮助基地解决了土地流转难题。这既让村民获得稳定的土地流转租金,还能让村民到基地务工增加收入。“基地现在不仅每年按时支付村民们的租金,日常管理需要10-13名工人,到了牛蛙销售旺季,更能提供多达50个临时工作岗位,日工资120元。”新街乡人大代表田梦学说。

2023年6月,新街乡草果山村委会上寨的牛蛙养殖基地顺利建成投产,共流转整合土地43亩,项目一期投资达2300万余元。村民每年的土地流转收入5.6万元,每年固定务工收入每人3万元,临时工120元一天,让这片曾经闲置土地蝶变为生机勃勃的“产业高地”。
近年来,新街乡人大主席团紧密围绕全乡产业发展大局,聚焦产业一线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探索实践“个别坐班+集体接待”、“请进门+走出去”、“个别活动+联组活动”、“代表接待+企业代表约见”等多种形式,并广泛听取、汇聚各方关于产业发展的真知灼见。同时,组织代表深入田间地头、工厂基地开展实地视察,精准把脉产业痛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意见,有效推动了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