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军: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是我最大的心愿

作者:罗婕/文 罗永伟/图           来源:文山人大网     时间:2023/9/15 20:36:40     点击数: 34909          

  九月金秋,平坝镇者安村一片连一片郁郁葱葱的百香果基地里,采摘工人的身影依旧忙碌,一箱接一箱的百香果乘着“产业路”的快车销往吉林、广西……小小百香果,捧出了平坝别样的家乡美。

 “二批果成熟了还能赶上好价钱,所以还是要好好管理……”操着一口浓厚平坝口音,皮肤黝黑,身穿迷彩服的平坝镇人大代表、者安村村委会副主任王永军来回穿梭在果棚里,一一回应着果农们的问题……

做表率,敢担当,当好乡村振兴领头雁

  2011年,大学毕业的王永军曾在外地打过几年工,2017年回到者安,先后在村委会任文书、村委会副主任。怎样才能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作为村干部、镇人大代表的王永军,常常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2018年,王永军和村两委班子在驻村工作队的带领下,前往马关县对百香果种植产业进行考察后,决定引进百香果进行规模化种植,促进群众增收。思路定了,但是群众工作却很难做。“行不行,不要像以前一样技术跟不上,烂在地里。”“市场怎么样?种了能不能卖出去?”村民们七嘴八舌。有过几次种植失败经历,村民们心里都没有底,于是,王永军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在20亩新搭建好的百香果藤架下,王永军开始了艰难的探索。种植过程中,不出所料地遇到了很多技术上的难题,他没有气馁,积极咨询种植专家,在地里摸爬滚打。在他的精心照料下,第一年试种就获得了不错的收益。

  王永军试种百香果成功的消息在者安村不胫而走,渐渐地开始有人来询问他种植百香果的技术流程。第二年,村里有10多户人家开始种植,第三年、第四年,种植的人越来越多,百香果产业在者安村成功落地,王永军“引进来,走出去”的想法实现了。

强带动,促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富群众

  在百香果开花成熟的关键阶段,王永军每天在园子里,讲病虫害防治知识、了解市场行情、联系商家……常常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

  针对种植户遇到的问题,王永军总是耐心细致地与他们一起进行分析。有人问道:“王主任,百香果产业不是已经落地成功了吗?为什么还要不断地走访交流,传授种植技术。”王永军笑着说:“虽然产业已经落地成功,但很多家庭还是第一次种植,我要一家一户了解他们遇到什么难题,好帮助他们。”


  9月初,正值丰收时节,百香果基地里,种植户周天波穿梭在绿色的藤架中,采摘着成熟的紫红色百香果。因为家里经济来源单一,看到别人种植百香果有不错的收入,“自己也想试试”,这是周天波最初的想法。握着鹅蛋般大小的百香果,周天波掩不住笑意:“我们家第一年种植就赚了18万,如果没有村干部带着抓经济,我们根本赚不到这么多钱。”谈及王永军这位镇人大代表,种植户王汉文真诚说道:“他带动群众发展经济,还经常到地里和我们交流种植经验。这样的人大代表,很称职。”一句句朴实的话,是对王永军最好的肯定。

守初心,思民忧,激活乡村振兴新动力

  百香果产业落地成功后,王永军又开始思考另外的问题:如何为村里没有种植百香果的贫困户“量身定做”致富产业?为此,他开始了新一轮的忙碌。


  谈及对乡村振兴的理解,王永军有自己的思考,他认为,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是产业发展。“无论是村干部还是人大代表,最重要的事是带动村民富起来。包包里有钱,思想才能跟得上。”自实施乡村振兴以来,者安村的变化是巨大的,以前在村里看不见娱乐活动,现在有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农闲时也有人来到广场上跳广场舞了。“这放在几年前是没有的,腰包鼓了,才有时间出来玩,思想都是在不断进步的。”王永军说。现如今,者安村从最初2户种植、30亩种植面积发展到现在60余户种植800余亩种植面积,实现当地农户增收800余万元,百香果摇身一变成了村里的“致富果”。


  小小百香果浓缩了者安村一方山水的馈赠,也凝结着王永军的一腔为民情怀。“我希望大家能多赚点钱,房子建得好一点,村庄建设参与的人再多一点。”谈起对未来的期待,王永军的目光如矩。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