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最贴心人大代表】余劲旭:从“走出去”到“留下来” 他如何改写乡村现状?

作者:魏国君          来源:文山人大网     时间:2025/4/8 23:10:36     点击数: 5558          

  绕过色彩斑斓的稻田基地,沿着河畔柏油马路逆流而上,不远处的田野中,一座占地约20余亩的大棚格外惹眼。轻轻推开大棚门,一股暖流瞬间将人包裹,暖风中裹挟的淡淡清香,牵引着人们的目光不自觉地向棚内探寻。只见棚内绿意葱茏,一畦畦鲜花,有的刚打苞,有的含苞欲放,生机勃勃,宛如一片花的海洋。

  “这是我们平寨乡全自动温控一体化鲜花种植基地,每年能种三季。这一季种的是向日葵和紫罗兰,下一季打算种洋桔梗和月季……”丘北县平寨乡人大代表、平寨村党委副书记、云南夯晒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余劲旭热情地介绍着。在余劲旭的不懈努力下,鲜花基地于2024年6月落户平寨乡。截至目前,已流转土地170亩,地租与务工两样累计为当地群众带来近40万元的收益,留住了部分群众不再外出务工。

余劲旭采摘向日葵鲜切花

  自2021年初当选平寨乡人大代表以来,余劲旭积极走访调研,深入了解群众的急难愁盼,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优势,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只要深入群众,就能发现问题。在上兰马村小组,我看到两位年迈多病、生活难以自理的老人,而他们的孩子为了生计在省外务工。当时,我联系村医上门为老人治病,可这只能解一时之急,以后的日子又该怎么办呢?”回忆起这些,余劲旭眼眶微微泛红。

  正是这次经历,让余劲旭开始围绕“留人计划”深入思索。平寨乡坝区与山区各占一半。坝区土地肥沃,年平均径流量5.2亿立方米的清水河缓缓流过,柏油路、水泥路、机耕路纵横交错,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山区气候凉爽,既适合发展烤烟、万寿菊等成熟产业,又有着丰富的天然“饲料”和广阔的天然“乐园”,适宜发展山羊、肉牛、土鸡、旱鸭等养殖业。“要是我们能发展起自己的产业,让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的收入与外出务工收入相当,谁会不明白‘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的道理呢?”余劲旭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语气笃定地说。

  为了将目标变为现实,余劲旭独自前往昆明市呈贡区、晋宁区,楚雄州姚安县、元谋县等地考察学习。借助考察学习的经验,2023年2月,平寨乡村集体经济公司——云南夯晒商贸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余劲旭当选公司总经理。为推动公司发展,他带领公司工作人员、片区致富带头人、村组干部等,前往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红河州泸西县、玉溪市通海县、大理州宾川县等地,考察花卉、蔬菜等产业发展情况。一次次的考察学习,让“产业留人”的思路愈发清晰,规划更加切实可行。

  结合几次考察的归纳总结,余劲旭以人大代表身份向平寨乡党委政府建言推动“产业留人”工程。通过引入优质企业投资,打破平寨乡产业基础薄弱、人才资金技术短缺的困境,以点带面提升群众的产业发展能力,让产业发展成为群众安居乐业的坚实保障。他的建议得到了平寨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与认可。

  在乡党委政府的不断努力下,丘北泽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多家优质企业入驻平寨乡,投资建设了170亩花卉种植基地、700亩水肥一体化蔬菜种植基地、100亩巴西菇种植基地、70亩稻虾种养殖基地、65亩澳洲龙虾育苗基地、60余亩蓝莓种植基地等。其间,云南夯晒商贸有限公司也积极做好服务工作,协助引进企业、协调土地流转、派遣劳务到产业基地务工等。通过土地流转和协调群众到基地务工,留住了部分群众不再外出务工。“土地流转每亩每年能有1200元,到基地务工,每人每天能挣80-100元……”平寨村委会上兰马村小组村民陶尚锋满脸笑容,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平寨乡群众投放虾苗

  在做好服务的同时,余劲旭带领云南夯晒商贸有限公司开始谋划产业。余劲旭表示,计划从种养两个方面推进,当前由于资金等问题,很多事情还在协调中。但会积极想办法,进一步拓宽群众的增收渠道,让更多群众能够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和增收致富,为“留人计划”增添新路径。

  当选人大代表的4年里,余劲旭共递交代表建议8条,内容涉及交通、水利、亮化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提升、致富带头人培养、产业发展扶持等多个方面。随着这些项目的实施,带动更多新产业,大部分群众开始返乡发展,余劲旭的“留人计划”也逐步实现。如今,平寨乡的田野间处处洋溢着生机与希望,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正徐徐铺展。

  复制
复制
复制
复制
复制
复制
复制
复制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