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风采】人大代表陈清文:用脚步踏平纠纷 以公心丈量民心

作者:丁晋京          来源:文山人大网     时间:2025/8/21 22:33:58     点击数: 3577          

  当第一缕阳光漫过文山市平坝镇石洞门村的田埂,平坝镇人大代表、石洞门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陈清文的鞋子已沾满露水。这位皮肤黝黑的镇人大代表,裤脚总卷着半截泥痕,手里那把磨得发亮的钢尺,近五年来不仅量过田垄山林的尺寸,更量透了乡亲们心底的褶皱。

  2025年的春天来得格外焦躁,石洞门水淹坝片区431亩水田像块被打翻的棋盘。“我的承包证上写着0.5亩,现在怎么只剩0.3亩?”“这块地当年是我家老坟地,凭啥划给别人?”田埂上的争吵声此起彼伏,分地工作一度陷入停滞。

  陈清文赶到现场,先让大家冷静下来,仔细查看了群众的承包证,心里有了谱。“大家先别急,土地划分得讲依据,咱们翻出老底子慢慢核,保证公平公正。”他的声音沉稳有力,让嘈杂的田埂渐渐安静下来。

图为陈清文实地调解林地纠纷

  石洞门村档案室的水泥地上,陈清文蹲得双腿发麻。鼻尖几乎贴在1980年的牛皮账本上,泛黄的纸页记载着分田到户时的光景,某页边角还留着当年会计蘸米汤粘补的痕迹。他把账本上的字迹一笔一画抄在笔记本上,又对着电脑里2021年的卫星影像图细细勾描,屏幕蓝光映得他眼底布满血丝。可问题并未就此解决,一些村民仍有疑虑:“凭啥相信这些老数据?”于是他带着卫星定位仪走遍每一块田地,用红漆在田埂标记界桩:“1980年台账记着您家三口人,卫星图上边界就在这里,误差不超过20厘米。”有理有据的工作,让人心服口服。

  对于卫星影像资料和土地确权数据模糊的地块,他一遍遍电话咨询老承包人,最终解决了“人口乱报”“有证乱占”等纠纷30余起。当最后一户农户在界线上钉下写有经纬度的木牌时,这片曾“最难分”的地块,成了全镇2000亩旱改水项目中进度最快的示范样板。村民们都说:“陈代表的尺子,量的是地,更是咱老百姓的心。”

图为陈清文在水淹坝片区调解土地划分矛盾

  石洞门村七段山的密林里,阳光得穿透三层树冠才能落到地上。杨某祥与陶某明两家的林地纠纷,像一棵长了四十年的老藤,把两家人的心缠得生疼。1981年换地时的口头约定,如今成了说不清道不明的糊涂账,六次调解都在互相推搡中不欢而散。

  为理清这桩陈年纠纷,陈清文背着奥维地图设备袋钻进林子,用卫星定位仪一寸寸丈量。汗水浸透衬衫后背,“咔嚓”一声,树枝勾破了他的袖口,他却盯着定位仪上跳动的经纬度喃喃自语:“找到了”当他把两家叫到新测的界线前,陶某明的脸涨成了猪肝色——自家林地竟多出5.29亩。

  他参照林权证和历史台账,将界线精确到经纬度,还带着两家人绕着新界桩走了三圈。“以后砍树、除草,就按这桩子来。”杨某祥摸着刚钉下的水泥桩,四十年来第一次露出释然的笑容。

  2020年选为镇人大代表以来,陈清文走访群众936户,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79件。石洞门村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0.24%,纠纷数量同比下降64.1%,辖区内未发生一起民转刑案件,也未出现因调解不力或不及时导致的上访或激化事件。他用脚步丈量着乡土的温度,用智慧化解着邻里的隔阂,在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写下了一名人大代表最质朴的答卷。

  复制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