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3次亲临云南考察调研,为云南发展擘画蓝图,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3次亲临云南考察调研,为云南发展擘画蓝图,指明了方向。十年来,在州委的坚强领导下,文山州人大常委会牢记总书记嘱托,围绕全省“3815”发展战略,立足文山发展实际,围绕全州发展大局和重点产业布局,充分履行人大法定职权,紧盯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发挥立方、监督作用,为服务全州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人大力量。
文山是名贵中药材三区的主产地,是全国最大的三七交易市场和集散地,90%以上的三七原料从文山走向全国。三七产业作为文山州四大重点产业之一,目前已构建起种植、科研、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格局,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然而多年来,连作障碍、精深加工、科研转化等一系列始终制约着文山三七产业的快速发展。

如何围绕打造世界“三七之都”发展定位,立足资源优势,推动三七产业向品质化、高端化、产业化迈进。围绕擦亮“南国神草”这块金字招牌,早在2009年,文山州人大常委会就通过立法,出台了《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三七发展条例》,从种植、科研、加工、流通等各方面为推动全州三七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而随着文山三七产业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新模式、新业态、新问题,文山州人大常委会于2019年再次对条例进行了修订,从种质资源保护,到产品质量溯源等方面,为维护三七产业发展提供法律支撑。除了立法保护以外,多年来文山州人大常委会还始终坚持人大监督之力,聚焦服务和推动三七产业加快发展。为着力解决三七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2024年文山州人大常委会再次将三七产业高质量发展纳入年度监督计划,组织州人大常委会委员、人大代表及有关部门、专家学者紧盯产业发展症结,深入三七种植基地、科研院所、交易市场进行实地调研,并结合调研发现的问题采取刚性监督的方式开展专题询问,围绕种质种源、精深加工、科技研发、品牌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建议,形成问题清单转交州人民政府研究办理,以全过程闭环跟踪监督,为推动文山三七打造千亿产业贡献人大力量。2024年,文山州中药材在地面积245.24万亩,居全省第一位,全年实现综合总产值413.17亿元、同比增长17.54%,三七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正越走越远、越闯越广。
多年来,文山州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始终把“中央有部署、省委有要求、人大见行动”作为行动指南,心怀全州发展大局,立足文山发展实际,聚焦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绿色铝、康养旅居等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通过履行人大监督职能作用,全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4年,州人大常委会将文山州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建设作为监督事项,围绕科研创新、品牌培育、冷链物流等方面存在的短板,邀请在滇全国人大代表和在文省人大代表,对全州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现代农业产业化项目开展集中视察,深入到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蔬菜种植基地、冷链物流、育苗基地进行考察,提出了一系列助推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议,为文山州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2024年,全州蔬菜种植面积达346.89万亩,总产量532万吨,实现农业产值200亿元。

在州委的领导下,州人大常委会通过紧盯产业发展关键环节开展有效监督,为政府抓实产业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全州“四大重点产业”均呈现出齐头并进的良好发展局面。聚焦产业发展,今年文山州人大常委会还将对全州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情况实施监督,通过开展调研、审议有关报告、开展专题询问等方式,深入剖析全州农业产业问题短板,列出整改清单并督促落实,全力推动全州高原特色农业产业迈出新步伐。
下一步,州人大常委会将充分发挥各项监督职能,对标全州重点产业发展任务,聚焦蔬菜、茶业、乡村旅游、绿色铝等产业开展跟踪监督,通过调研视察、专题询问、提出意见建议等方式,推动各类产业转型升级,为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文山新篇章贡献人大力量。